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1篇
  免费   423篇
  国内免费   631篇
林业   644篇
农学   403篇
基础科学   1127篇
  2303篇
综合类   2735篇
农作物   209篇
水产渔业   139篇
畜牧兽医   445篇
园艺   153篇
植物保护   24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229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385篇
  2016年   442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354篇
  2013年   404篇
  2012年   608篇
  2011年   585篇
  2010年   480篇
  2009年   473篇
  2008年   439篇
  2007年   562篇
  2006年   391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云南省日极端降水概率特征及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重现期的暴雨设计值是推求设计洪水的基础。选取云南省29个气象站1960―2014年日降水资料,采用极大值法和超门限峰值法2种选样方法构成研究数据序列,通过K-S检验、L-矩法和日极端降水等值线图等方法分析了云南省日极端降水的概率特征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Wakeby分布函数较好地拟合了云南日极端降水序列;不同重现期下,云南省日极端降水量高值区位于滇南江城、勐腊一带,低值区位于滇西北德钦、中甸一带,极端降水量从南向西北呈阶梯状递减。分别计算不同重现期下的日降水量,时段极大值法设计值均大于以日极端降水资料95th分位数作为阈值的超门限峰法设计值。多数气象站基于Wakeby分布计算出的日极端降水设计值大于PⅢ分布函数设计值。  相似文献   
52.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观测分析了水稻适雨灌溉和常规灌溉2种模式下稻田CH_4和N_2O的季节排放情况,评估了水稻适雨灌溉对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雨灌溉稻田CH_4、N_2O排放峰值分别出现在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整个生育期CH_4、N_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6.77 mg/(m~2·h)、6.64μg/(m~2·h),适雨灌溉稻田CH_4、N_2O排放量较常规灌溉显著下降(p0.05),分别下降了74.47%和67.06%。水稻适雨灌溉通过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灌溉次数及灌水量,显著降低了稻田CH_4和N_2O的排放。  相似文献   
53.
无人机喷雾作业边界探测识别是无人直升机喷雾的重要内容,如果喷雾最大喷幅超过目标区域,会导致药液流失,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为此,基于无人直升机平台,选取二维激光扫描传感器、姿态传感器等传感器搭建了一套二维激光扫描探测系统。该系统利用二维激光传感器探测无人直升机距离作物冠层和田埂的高度,计算冠层和田埂距离差值,并把高度差值作为分割阈值,实现无人直升机作业边界的提取,同时进行了田间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54.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 aims to promote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regulation strategies that help farmers contain populations of pests (pathogens, animal pests and weeds) and to finally reduce the reliance on pesticides. It is based on the holistic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management measures rather than on the sum of single methods, each of them having only small effects on pests reduction. Thus, to analys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IPM measures and to evaluate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ir implementation, we require an approach considering the whole cropping system (CS), i.e. a functional entity whose complexity is more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 A network of European experiments at the CS level was set up recently, and aimed at sharing data and expertise to enhance knowledge of IPM. Comparison of existing methodologies highlighted a diversity of CS designs and experimental layouts. We deduced that the concept of CS itself was viewed differently among scientists, and this affected experimental protocols. Other differences were related to the research context and objectives. Some experiments aimed to explore very innovative strategies and generated knowledge on both their effects on the agroecosystem and their ability to satisfy a set of performance targets, while others aimed to provide quickly adoptable solutions for local farmers in line with the current socio-economic constraints. In some research programmes, the experiment was part of the CS design process — and tested CS were regularly revised based on an continuous improvement loop — while in other cases CS were kept stable across years so as to enable the evaluation of their long-term cumulative effects. A critical aspect contributing to the diversity among CS experiments wa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a factorial design of experimental CS and systemic approaches: factorial experiments allowed quantification of the effects of each IPM component regardless of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components defining the CS. In contrast, systemic approaches focused on the overall evaluation of CS designed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ir consistency, hence maximising their ability to meet the objectives. Because CS experiments represent a huge investment in terms of economics and time, preliminary reflections of the relevance of the experimental strategy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55.
链齿式残膜回收输送方式对比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下输送链齿式残膜回收机存在的捡拾效果不佳与输膜不畅等现象,提出了上输送残膜回收方式,并对两种输送方式的残膜回收机在拾膜和脱膜阶段的机理进行了分析;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两种输送方式的可行性,并对其特点进行了比较。分别设计了结构参数相同但输送方式不同的两台链齿式残膜回收机,一台采用下输送方式,而另一台采用上输送方式。在收获后的花生田进行收膜对比试验,对影响机具作业质量的输送方式、输送链转速和脱膜辊转速3个主要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输送方式是影响机具捡拾率的主要因素,上输送方式的捡拾率达到91.9%,远高于下输送方式,综合作业质量上输送方式优于下输送方式。该对比试验可为链齿式残膜回收机输送方式的选择和未来的研发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667m2用15.00%安打SC16mL和3.00%阿维菌素EC100mL处理,对水稻高龄纵卷叶螟杀虫效果最好,其防效在97.00%以上。  相似文献   
57.
随着人们对食品营养与安全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高校对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综合设计性实验为这种高要求提供了实现平台。探讨了综合设计性实验在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了综合设计性实验实施过程中体现的优势和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广泛开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58.
不同绿茶品种区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6个无性系绿茶品种的成活率、新梢物候期、发芽密度、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等性状进行分析,为国家级良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苏茶早、元宵绿、中茶108、武义早等4个品种为特早生种;中茶108、81-8-30、中茶302等3个品种的产量极显著高于CK种,武义早的产量显著高于CK种;桂香18、六杯香、鸠20、中茶302、春波绿、81-8-30、南江1号等7个品种的品质优于CK;中茶108、81-8-30等2个品种的耐寒性表现为强,浙农139、中茶302、桂香18等3个品种的耐旱性表现为强.  相似文献   
59.
对独立学院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植物形态解剖实验实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从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教改的内容与实施措施,并在学生中初步实验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0.
河北省山区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河北省山区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为该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时间变化分析和空间分布分析对河北省山区2000-2018年降雨侵蚀力进行分析。[结果] 时间趋势中燕山山区年降雨侵蚀力呈波动上升趋势,主周期为11 a,在2009年发生突变,春、秋两季呈波动下降趋势,主周期分别为8和11 a,春季无突变点,秋季在2001年发生突变,夏季呈波动波动上升趋势,9 a为主周期,在2010年发生突变;太行山区年降雨侵蚀力呈波动下降趋势,主周期为6 a,无突变点,夏、秋两季呈波动上升趋势,主周期分别为8和10 a,均无突变点,春季呈波动下降趋势,主周期为8 a,在2006年发生突变;空间分布中,年均降雨侵蚀力范围为1 063.39~5 127.44 MJ·mm/(hm2·h),燕山山区由西到东年及夏季平均降雨侵蚀力先增长后降低再增长,太行山区中由南向北年、夏季平均降雨侵蚀力逐渐降低,春、秋两季降雨侵蚀力分布规律较为多变。[结论] 通过对河北省山区降雨侵蚀力的分析,得出河北省山区夏季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燕山山区部分地区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